环保要闻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生态环保,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重要内容。建设生态环保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建设生态环保应坚持哪些重要原则、把握哪些着力点?围绕这些问题,学术理论界近年来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成果。目前,生态环保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建设生态环保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与行动。
建设生态环保的基本内涵
建设生态环保,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生态环保。有专家认为,生态环保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努力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它标志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进步状态。也有专家认为,生态环保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的总和。还有学者认为,生态环保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发展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环保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类生态观念的增强。
综合而言,学者们认为,生态环保是人类在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的总和。从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生态环保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生态环保是对传统的盲目发展生产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观的纠正。
以我国发展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长期形成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地区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环保)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在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逐步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建设生态环保,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生态环保是解决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大计。
建设生态环保应坚持的重要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保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生态环保作出过直接论述,但在他们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论述,比如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对劳动异化与自然异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对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关系的思考和阐述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当前,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保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的研究,并用以剖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探索建设生态环保的有效思路。
十七大以来,推进生态环保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要求,采取了许多举措,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学者们认为,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保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谋划。建设生态环保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与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关系不同阶层、群体、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推动生态环保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学者们认为,不论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建设生态环保,环保社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建设生态环保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注重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注重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生态需求﹔切实维护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生态公正与公平,决不能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环保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设生态环保应把握的着力点
建设生态环保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必须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学者们普遍认为,建设生态环保,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资源保护与管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环保产业﹔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其中,特别要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把建设生态环保与建设物质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统一起来。有学者指出,建设生态环保应与建设物质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等统一起来,做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建设物质文明是建设生态环保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应着力体现生态环保的内容,保证生态环境不因发展经济而遭到破坏,保证发展经济不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政治文明是建设生态环保的重要保证。经济文明建设要为生态环保建设提供法律、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维护生态公正与公平是经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把维护人的生态权利与维护公平正义统一起来,协调和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代际群体在生态方面的权益和矛盾。建设精神文明是建设生态环保的强大动力。应注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环保观念,把生态环保观念融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融进民风民俗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建设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生态环保提供理论支撑、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智力支持。
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政绩观。广大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对于建设生态环保有着直接影响。学者们认为,应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建设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摒弃只追求GDP增长的错误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的关系﹔用好干部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把推进生态环保建设作为干部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据,注重提拔任用那些推进生态环保建设有实绩的干部,坚决惩处那些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政绩的干部。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态环保建设的体制机制。许多学者强调,应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重点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不断完善和认真落实环评制度,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法监督,持续开展环评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及科学、民主的环境决策机制和依法从严的环境治理机制﹔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如环保袋)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切实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健全和完善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方面的制度和环保政策。
————环保新闻报